航天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MORE

飞天揽月、遨游太空带你了解中国航天辉煌史

发布日期:[2024-04-25 13:46:39]    共阅[]次 作者: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响彻了浩瀚太空,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几十年来,我们的航天人给中国、给世界交出了一份份卓越的答卷。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我们相继发射了返回式卫星、无人试验飞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系列导航卫星等众多航天器。近年来,探月工程乃至火星探测计划也相继出炉,我们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将每年的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 以此来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

  昨天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和小编共同来感受一下中国航天辉煌的发展史吧!

  3月,国务院制定《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这是我国组建的最早、顶级规模、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同年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1965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开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设计和各系统的研制。

  在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成功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它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也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自此,中国开始在航天路上越走越远,无数的科技壮举在新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了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

  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是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开展了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是中国维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21年4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1998年,国防科工委真正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变成全球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是探究宇宙奥秘的重要航天基础设施。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并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对接,承担着验证空间站有关技术的重要使命。它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为中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的策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这也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线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成功,正式开启了它奔赴火星的漫长旅程,带去中国对火星的问候。

  我国格外的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0年7月31日,我们从无到有,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目前,全世界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继续扩展。